重温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历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5-11 发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重温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历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日前,我们有幸拜访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工作见证者—徐乃和老师,深切感受到来华留学教育作为教育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我国外交大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1

图1:采访徐乃和老师,从左至右:马兰、邱昆峰、徐乃和、黄煦

2

图2:采访徐乃和老师,自左至右:马兰、徐乃和、黄煦

早期留学生见证中越友谊。1950越南与中国正式建交,1954年我校迎来了首批留学生——由越南政府直接选派的4位同学。徐老师也是1954年入学,与他们是同届学友。第一批越南留学生按所选专业,与中国学生同班级上课、同寝室住宿、共同参与学校活动,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情深厚。毕业后越南留学生与学校和同学们保持密切联系,为之后学校对外交流合作贡献力量。1957年我校又接收第二批留学生,均为越南籍。1965年我校接收近百名越南留学生,留学生数量达到高峰。

3

图3:1954年我校第一批越南留学生,自左至右:范国祥、苏灵、陈儒林、武能乐

20世纪60年代留学生国别多元化,实施一对一帮扶。20世纪60年代,我校来华留学生国别逐渐多元化,据徐老师回忆,当时除了越南留学生,还有阿尔巴尼亚、苏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喀麦隆留学生各1人,学校为每位留学生搭配中国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方便沟通和学习辅导。其中,来自非洲喀麦隆的留学生丁甘诺耶由时任团支部书记的温家宝一对一辅导,传为一段佳话。学校食堂特设窗口照顾留学生饮食习惯。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学校尽最大可能给予留学生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家的温暖。

4

图4:1962年欢送喀麦隆留学生丁甘诺耶回国

5

图5:1963年阿尔巴尼亚留学生皮皮娜与蔡紫璇(学生科工作人员)

培养知华友华人士,为多国培养地学专门人才。学校始终秉承“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校训,通过来华留学教育培养知华友华人士,为多国培养地球科学领域专门人才。徐老师回忆,首批越南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在越南的国家政府部门和地矿教育科研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为越南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1992年,两名1954级越南留学生返校参加校庆,为母校40周岁生日献上真挚祝福;1993年徐乃和、万天丰等四位老师前往越南回访,与越南留学生亲切会面,并为中越两国地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合作开辟道路。

6

图6:1992年越南校友参加40周年校庆,自左至右:徐乃和、陈儒林、杨遵仪、武能乐、程业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温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从1954年招收首批四位越南留学生,到20世纪60年代留学生培养中断,再到恢复办学、1998年重启留学生招生,如今我校拥有来自65个国家近200名留学生,培养模式逐渐成熟,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我校始终坚持发挥地学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初心从未改变。

新北地,新征程!我们将,打造“留学北地”品牌,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四个面向”中贡献地大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重温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历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5-11     发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点击:14

重温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历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日前,我们有幸拜访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工作见证者—徐乃和老师,深切感受到来华留学教育作为教育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我国外交大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1

图1:采访徐乃和老师,从左至右:马兰、邱昆峰、徐乃和、黄煦

2

图2:采访徐乃和老师,自左至右:马兰、徐乃和、黄煦

早期留学生见证中越友谊。1950越南与中国正式建交,1954年我校迎来了首批留学生——由越南政府直接选派的4位同学。徐老师也是1954年入学,与他们是同届学友。第一批越南留学生按所选专业,与中国学生同班级上课、同寝室住宿、共同参与学校活动,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情深厚。毕业后越南留学生与学校和同学们保持密切联系,为之后学校对外交流合作贡献力量。1957年我校又接收第二批留学生,均为越南籍。1965年我校接收近百名越南留学生,留学生数量达到高峰。

3

图3:1954年我校第一批越南留学生,自左至右:范国祥、苏灵、陈儒林、武能乐

20世纪60年代留学生国别多元化,实施一对一帮扶。20世纪60年代,我校来华留学生国别逐渐多元化,据徐老师回忆,当时除了越南留学生,还有阿尔巴尼亚、苏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喀麦隆留学生各1人,学校为每位留学生搭配中国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方便沟通和学习辅导。其中,来自非洲喀麦隆的留学生丁甘诺耶由时任团支部书记的温家宝一对一辅导,传为一段佳话。学校食堂特设窗口照顾留学生饮食习惯。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学校尽最大可能给予留学生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家的温暖。

4

图4:1962年欢送喀麦隆留学生丁甘诺耶回国

5

图5:1963年阿尔巴尼亚留学生皮皮娜与蔡紫璇(学生科工作人员)

培养知华友华人士,为多国培养地学专门人才。学校始终秉承“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校训,通过来华留学教育培养知华友华人士,为多国培养地球科学领域专门人才。徐老师回忆,首批越南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在越南的国家政府部门和地矿教育科研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为越南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1992年,两名1954级越南留学生返校参加校庆,为母校40周岁生日献上真挚祝福;1993年徐乃和、万天丰等四位老师前往越南回访,与越南留学生亲切会面,并为中越两国地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合作开辟道路。

6

图6:1992年越南校友参加40周年校庆,自左至右:徐乃和、陈儒林、杨遵仪、武能乐、程业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温学校早期来华留学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从1954年招收首批四位越南留学生,到20世纪60年代留学生培养中断,再到恢复办学、1998年重启留学生招生,如今我校拥有来自65个国家近200名留学生,培养模式逐渐成熟,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我校始终坚持发挥地学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初心从未改变。

新北地,新征程!我们将,打造“留学北地”品牌,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四个面向”中贡献地大智慧。